致幻“od圈” 紧张(Nervous)青少年
“思诺思太贵了,但是真的爽,每次吃完画出来的都是艺术品。”
“O了48T小美,眼前一片白光,爽翻了。”
“家人们,O完吐血了,这正常吗?”
这些对话都来自聊天软件中的一个“OD”经验交流群,在他们(They)的圈子中自有一套黑话:药物滥用叫“OD”(Overdose的缩写),T代表药物片数,思诺思是我国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酒石酸唑吡坦片,右美沙芬叫“小美”,曲马多叫“多多”……群员们在群中日夜不停地交流着“心得”和“经验”。
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,美好的将来正在等着他们(They)用双手创造,学业、就业、家庭等多重压力却也加之于身。理想(Ideal)与现实的差距下,部分青少年选择滥用药物来寻求精神解压和生理快感。随着我国对麻精药品管制力度的不断加大,今年(This Year)7月1日,右美沙芬等新一批易滥用药品将被列入我国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。
据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国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敏介绍,药物滥用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(Society)环境及个人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相关,事后的司法惩治无法“治本”,只有通过有效的管控和家庭、社会(Society)的关爱,才能为青少年搭建隔绝毒品最好的藩篱。
神秘“OD圈”
让人没想到的是,创建并管理着200余名群员的群主张强(化名)是一名年仅19岁的在校学生(Students)。
患有抑郁症的张强因上学时人际关系不佳,生活(Life)长期压抑,后来通过朋友(Friend)介绍,他第一次接触了“OD圈”。
在翻墙浏览外网社交平台的过程中,张强逐渐深入了解“OD圈”,并开始尝试购买右美沙芬、盐酸美金刚等药物服用,试图从中取得致幻的感觉。
现实是,药物引起的幻觉给他带来一时的兴奋(Excited),却也带来难以戒除的心瘾。
心瘾让张强不嗑药就难受,手里没药就心慌,于是,他服用的药量也逐渐加大。
正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,用量一次一两片的右美沙芬,张强最多时一次吃36片,这导致他出现面部瘫痪、视物变形、无法行走等症状,他还因此多次被送去医院紧急洗胃。
巨大的嗑药量,侵蚀着张强的身体,也给他带来不小的经济(Economy)压力。
为了有更多钱用于继续嗑药,张强开始在外网社交平台上发布广告、建立“OD”交流群吸引客户,从而倒卖各类药品赚取差价。
“你在不在宿舍?有件事情需要找你。”有一天,张强收到了学校辅导员发来的微信。看见跟辅导员一起来到宿舍的警察,他知道自己的事终究还是败露了。
犯罪源于跑腿订单
“我要报警,我好像买到了违禁药品。”2023年4月13日,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收到群众(Masses)举报,称其在外网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布广告表示“让人飘到半空的神药有售”。
因猎奇,他与卖家沟通后购买了“神药”。收到快递后,他发现该药品为思诺思。
在查阅资料确定思诺思为我国管制的麻精药品,非法贩卖可能涉毒后,该群众(Masses)最终选择报警。
公安机关对其上交的快递进行(Carry Out)取样鉴定后,确认该快递中的药品片剂均检出唑吡坦成分,随即进行(Carry Out)立案侦查。
经调查资金流向、快递寄收等信息,以及嫌疑人到案后的供述指认,一条隐秘的贩毒链条随之浮出水面。
2023年4月18日,贩卖该药品的林刚(化名)于江西被抓获到案。随后,其上下线孟凯(化名)、张强等人也陆续在杭州、厦门等地被警方抓获。
2023年8月25日,该案以贩卖、运输毒品罪被移送至梁溪区国人检察院审查起诉。
检察官梳理案件线索后发现,本案中孟凯单独可能伙同他人谎称失眠(Insomnia),前往多家医院开思诺思,并通过自行送货、快递邮寄的方式,向多人贩卖思诺思。
林刚、张强等人则采取货不经手,直接由上家孟凯负责快递邮寄给下家的方式,层层加价转卖以进行(Carry Out)牟利。
“我是从一个跑腿订单开始接触到这些事的。”面对检察官的讯问,孟凯悔不当初。
刚毕业不久的孟凯本是外卖小哥。一次,他接到一个跑腿订单,下订单的顾客提供诊断证明,让他去医院帮忙配几盒思诺思。这一单让他获取小费100元。
过了不久,孟凯又接到该客户的跑腿订单,这一次对方表示诊断证明丢失了,希望(Hope)孟凯直接谎称失眠(Insomnia),从医生(Doctor)处获取诊断证明后开药。孟凯照办后再次获得小费100元。
这两次经历让孟凯察觉到其中蹊跷,他上网搜索后才知道思诺思为我国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,只有经过医生(Doctor)诊断,并开具处方之后,才能在医院购买,而且该药品配药的时间和剂量都有严格规定,以防止药物滥用成瘾。
尽管知道这是具有成瘾性的管制药品,其中的高额利润还是让孟凯铤而走险。
3个月时间里,他和同伴分别前往11家医院,开思诺思80余次,共计1200余片,并通过社交平台寻找意向客户,先后15次向多人贩卖共计1000余片。
“我知道这是违法行为,但抱着侥幸心理,总觉得这就是个药,又不是真的毒品,没有意识到会这么严重。”孟凯告诉检察官。
同样抱有侥幸心理的还有张强、林刚,他们(They)对滥用药品的危害和贩卖管制药品的性质都一清二楚,在与客户沟通时多次提到“卖精二风险大、容易死”等内容。但外网交易的隐蔽性,让他们(They)以为自己能逍遥法外。
青少年滥用药物亟须源头管控
“心瘾远比体瘾更难控制,如果能重来,我一定不会再碰‘OD’。”张强在法庭上痛哭失声。
今年(This Year)1月4日,经梁溪区国人检察院提起公诉,法院以贩卖、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孟凯有期徒刑3年9个月,并处罚金5000元;判处被告人张强有期徒刑3年,并处罚金3000元。其余涉案人员已另案起诉,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。
案子办理得很顺利,办案检察官杨敏却始终心绪难平。
据杨敏介绍,购药的人多为青少年,他们(They)中有的患有抑郁、焦虑等症状,在医院就诊后开始服用麻精药品,但因未按医嘱服用而产生成瘾症状;也有的通过网站等渠道接触到“OD”,因一时压力而选择借助药物滥用产生的幻觉逃避现实;还有的纯粹出于猎奇心理,为了追求刺激、兴奋(Excited)的快感而进行(Carry Out)“OD”。
“有人O了100T小美之后再没出现了,不知道还活着不。”“OD和吸毒果然只有一线之隔啊。”他们(They)的聊天记录令人触目惊心。
近年来,一些我国管制的麻精药品常以“安眠药”“止咳药水”等名义对外销售,迷惑性强,而猎奇心理更重的青少年群体往往容易中招,滥用风险增大。美金刚等尚未列管的处方药同样有被青少年滥用的迹象。
为达成禁毒工作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,梁溪区国人检察院深入调研了当前麻精药品的处方权限、管理情况及青少年群体的用药现状,针对处方医生(Doctor)开展禁毒宣传,引导医生(Doctor)关注青少年患者用药情况、提供安危用药指导,从专业角度指导青少年遵照医嘱合理用药,阐明滥用药品的严重危害,达成对管制类麻精药品的源头管控。
6月5日,在追踪回访中,该案中的购药人员周华(化名)向检察官表示:“父母现在对我管得很严,医院给开的药一直由他们(They)保管,每天只给我吃1粒。目前(Currently)我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很多了,我会慢慢把这个药戒掉的。谢谢(Thank You)你们(You)给我重来的机会。”
华雪松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:祖国青年报
- 赞(769) 踩(65) 阅读数(2894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-
加载中......
- 发表评论
-